貝類圖鑑變身時尚單品?博物館出品爆紅風呂敷,讓人搶著收藏的知識系周邊!

Design & Art|設計藝文 2025.05.14

造訪博物館可以不只是看展!這回,就從一塊爆紅的博物館周邊風呂敷出發,重新認識「文化的日常感」──
或許你會發現,看似博大艱深的博物館文物,也能透過多元合作被重新想像,以迷人的姿態悄然融入生活。

博物館與生活的結合可以帶來許多驚喜,像是今年適逢國立歷史博物館建館 70 週年,C.L.A Platform 便受邀與史博館、亞洲藝術與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協會攜手於 3 月打造跨域時尚盛會「NCA Fashion Show」,邀請五位年輕設計師從典藏文物汲取靈感,將歷史意象轉化為當代服裝,讓文物不再只是靜靜陳列於展櫃中,而是走上伸展台、走入日常,以嶄新的形式走入人群之中。

無獨有偶,全球各地的博物館也有不少以周邊、跨界合作等方式創造新火花的精采例子,近日大阪市立自然史博物館就有一款引發搶購的爆款周邊,隨著本週 5 月 18 日即將到來的「世界博物館日」,加上大阪世博會也正火熱登場,一起來探探它的神奇魅力吧!

 

可愛不是唯一賣點,
還能精進學識的知識系周邊!


由大阪市立自然史博物館策劃、回顧日本自江戶時代至今貝類研究史的特展「貝に沼る」(暫譯:沉迷貝類),集結古代本草書、早期圖鑑、珍貴標本與最新研究成果,呈現貝類學如何在日本這個多樣性極高的地區發展與演進,帶著觀眾透過學者的視角深入體會「沉迷於貝殼」的文化與科學意義。

除了精緻又豐富的展覽外,圍繞這場展出的話題焦點則是一款迅速售罄、甚至因搶購太熱烈而一度下架的周邊商品——貝千種風呂敷」,圖案取材自近代日本貝類學先驅平瀨與一郎所編纂的彩色圖鑑,細膩描繪 400 種貝殼的姿態與色彩,雖然館方早期曾推出過印有相同圖案的手帕與小布巾,但這次的風呂敷版本尺寸達 100 cm X 100 cm,能完整呈現貝殼的實際比例與細節,讓實物極富震撼力。

 

精緻工藝結合嚴謹學術,看了都想去海邊走一趟


圖鑑本身為推廣貝類學所製作,每一枚圖像皆採傳統「錦繪」技法——亦即多色木版畫,呈現出如水墨暈染般的漸層色調,色彩層次細膩且柔和,將貝殼本身的光澤與紋理增添了藝術感;而除了風呂敷商品本體之外,更附贈詳細解說冊,完善地列出每種貝殼的學名、和名與產地,並列出監修研究員的姓名,從設計到內容都展現出自然史博物館對於知識正確性的重視,卻也是穿戴在身上、於生活中使用會令人感到喜悅的日用品。

儘管展覽已在 5 月 6 日落幕,但當文物從展櫃走進日常、當設計與知識彼此交融,無論是一片風呂敷又或是一件服裝,都能成為知識獲取的入口,讓文化與生活有對話的橋樑,「如果有觀眾因為這個商品而喜歡上貝殼,甚至走出戶外去撿貝殼、去發現自然,那我們做的這件事就有意義了。」策展人坂田先生這麼說。